首页 > 产业 > 正文

快速提高人类幸福指数的旗手——记“投消者学”创始人赵春林

[2017-07-24 09:12:21] 来源:第一财讯网 编辑:财小二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快速提高人类幸福指数的旗手——记“投消者学”创始人赵春林  刚上到位于北京大兴区新媒体产业园——奥宇大厦九楼,电梯门打开时就听到

  快速提高人类幸福指数的旗手——记“投消者学”创始人赵春林

  刚上到位于北京大兴区新媒体产业园——奥宇大厦九楼,电梯门打开时就听到了赵春林老师充满激情的讲课声,没有敢直接去会议室打扰他,随着工作人员的引领走进了赵春林老师的办公室,一条悬挂在办公桌后面的条幅内容一下子吸引了我:“让全世界投消者联合起来,快速提高人类的幸福指数——赵春林”,来采访之前,虽然做了点功课,在网上查看了好多关于赵老师的资料,但还是被眼前的条幅内容所传递出的信息所震撼,这是何等能量的人敢提出如此高的服务理念?我在等待赵老师结束授课来接受采访的空隙想了很多很多。“投消者”是“消费者”身份的本位回归赵老师一回到办公室就打开了话闸子。他说他要做一位不收一分钱讲课费的讲师,这句话一出,我当时就肃然起敬,来采访之前我就得知赵老师发表过著作《疯狂演讲》啊!

  我首先从刚才所看到的条幅内容开始和赵老师交流。赵老师说早在2015年5月出席首都经济学家座谈会上提出了著名的“赵春林之问”:是谁将“消费者”这一无冕皇冠套在我们每个人头上的?我们“消费者”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身处劣势地位还心甘情愿地接受“消费者”的称呼?我们被称为“消费者”背后会不会有什么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呢?这一问问出了我们在生活中身份本位的大问题!其实,“消费者”概念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它所包含的外延也无限扩大,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和不同经济环境下,有着适合时代变化的新阐释。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政策委员会1978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年会上,把“消费者”一词定义为“为个人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分析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社会再生产环节的相互依存、互为媒介的辩证关系,并把生产看成是手段,把消费看成是目的。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中指出,“消费是一切生产的目的,生产者的利益,只有在能促进消费者利益时,才应加以注意。”

  自从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以来,每年3月15日,全球各地的消费者组织都举行大规模的活动,宣传消费者的权利,显示消费者的强大力量。中国自1987年开始,每年的3月15日,全国各地消费者组织都联合各有关部门共同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运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成果,促进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很少有人针对“消费者”自身的“身份”提出质疑,赵春林老师开挖了这条新河。经济学家们在研究经济学时是将每个人以“消费者”这一假定前提来研究的。大家知道,在公理中,如果假定的前提是真,推出的结论一定是真;如果假定的前提是假,那推出的结论一定是假。只有搞清楚“消费者”的自身,“消费者”的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体现,才能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通过对“消费者”名词的研究,专家们基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消费者”进行阐释,但并没有从“消费”初始阶段进行论述,下面我们就以客户购买手机这一常见场景为例进行实际分析:

  假设生产商以600元的成本生产出手机,经销商以1000元进货(此价也可称为出厂价),“终端消费者”以2000元购得该手机。

  这一过程中,生产商为这部手机投资600元,当经销商以1000元进货时生产商赚取400元毛利;当经销商以1000元对该手机投资后,“终端消费者”以2000元购得该手机时,经销商赚取1000元毛利;可“终端消费者”以2000元投资购得该手机时,“终端消费者”赚取0元毛利。在整个商品流通的环节中投资最多的“终端消费者”没有任何毛利分配,这明显有悖于“投资就应该有回报”的经济营销学原理。

  大家知道,《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群经之首,为我们揭示了天地宇宙、人类自然的普遍运行规律。《易经》包含的“负阴抱阳”的辨证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运动之中,在相互作用中发展。这其实就是西方哲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对立双方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这与易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不可分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观念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浓缩《易经》精髓的阴阳鱼图案(图1-1)就为我们直观展示了这样一种互相转化、对立统一、循环往复的规律。阴阳鱼图案中“负阴抱阳”只有有去有回才能形成“阴阳闭环”,可在上面消费者购买手机的案例中,“终端消费者”的钱出去没有回来,明显悖离了易经的“阴阳闭环”。

图片2.png

  图1-1

  假设《易经》的“阴阳闭环”和经济学中“投资就应该有回报”是公理,而“终端消费者”投资最多却没有一分钱的回报如果是天经地义,那以上公理的普适性就值得推敲,可几千年来没有一位先哲对此提出疑问。这说明此环节中可能还有另外一个传承逻辑,如果是这样,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没有被我们发现的秘密呢?

  赵老师引导我们将“终端消费者”“消费”的这个环节分解,寻找解开这个迷题的答案:

  “终端消费者”选择商品——确认价格——付款——获得商品——消费消费品——循环品——产品。当“终端消费者”处于“选择商品——确认价格”后“付款”这个节点上时,“终端消费者”明显有对该商品进行“投资”的行为,这时候的“终端消费者”应该具备“投资者”的特征,应该是“投资者”(投资者是指投入现金购买某种资产以期望获取利益或利润的自然人或法人)。只有该“投资者”对该商品进行有效投资后,该“终端消费者”才可获得该商品,才有资格消费该商品(消费品),才成为名副其实的“消费者”(如图1-2所示)。

图片3.png

  图1-2

  经过这样的分解,就会发现,“终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其实是先拥有“投资者”的身份,然后才拥有“消费者”的身份。

  赵老师将同时(其实是投资在前消费在后)拥有这两个身份的“终端消费者”简称为“投消者”。

  在揭示了“终端消费者”其实是“投消者”的身份之后,再回过头分析研究“消费者”这顶帽子是怎么戴到每个人头上的。

  赵老师先从马戏团的动物表演开始分析,马戏团中的动物能够在驯兽师指挥下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如图1-3)。难道是这些动物天生就听训兽师的话吗?显然不是,这是因为驯兽师在驯练的时候如果动物不听话就进行处罚,反之听话就奖励。动物在本能驱使下,为了减少处罚、多得奖赏就逐渐学会“听话”了。这样一次次重复下来,最终形成了习惯。这背后隐藏着两个条件:一是不想挨打,二是希望得到吃的以延续自己的生命。

图片4.png

  图1-3

  接下来我们回到奴隶社会。这时奴隶主是不必参加劳动的,一切工作都由奴隶代劳。那么奴隶主是怎么管理奴隶才让他们心甘情愿干活呢?因为奴隶如果不劳动就会挨打甚至丢掉性命,所以只有拼命劳动,这就表现为“心甘情愿”干活了(如图1-4)。这种“心甘情愿”最终形成了习惯,也就产生了奴性。这背后又隐藏着两个条件:一是不想挨打,二是希望得到吃的以延续自己的生命。

图片5.png

  图1-4

  根据以上两个现象,赵老师假设历史上有一位国君,希望为全体国民提供生活用品,但国家提供的生活用品有各类成本。而且为了确保国家机器正常运行,还需要些额外费用。这些费用都应该由国人提供,将这笔费用加在这些产品上不失为一个好点子。但如何才能让国民心甘情愿接受国家提供的生活用品上另附有国家机器运行成本呢?于是国君就让谋臣为其出谋划策(如图1-5)。

图片6.png
图片8.png

  图1-5

  谋臣经过研究发现,国民要想取得国家所提供的生活用品必须先对这些生活用品进行投资,然后才能有资格消费。因为投资对“投资者”来说容易产生主导感、优越感,既不愿意让别人掌控,更不愿意接受别人进行利益剥削。只有单纯成为“消费者”才可能“心甘情愿”接受别人对其强加给的利益剥削。

  于是谋臣对国君进言:每个人在消费产品的时候都有两个属性,即“投资者”和“消费者”。只要将国民在获得这些生活用品过程中的“投资者”属性作为国家秘密隐藏起来,只告诉国民一个“消费者”的属性。再利用国家舆论工具宣传“国家保护消费者利益”、“消费者就是上帝”、“消费者花一点点钱就享有国家投巨资生产出的产品”等有利于“消费者”的信息。“消费者”就会觉得自己深得国君喜欢,慢慢就接受了“消费者”这个带有利益剥削性质的无冕之冠。

  就这样,国君接受了谋臣的建议,将“消费者”的“投资”属性隐藏起来不宣传,只宣传“消费者”满足“消费”的好处。而商人们发现,这个称呼可以隐藏自己加价所得利润部分,也就习惯性将为他们提供投资的“投资者”称为“消费者”,一直沿用至今。于是“消费者”就习惯性认为自己只是“消费者”。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后发现,在交易过程中,当处于流通环节终端的“消费者”确认完价格进行“付款”时,这一动作明显有对所购商品进行“投资”的行为,完全具备“投资者”的特征,即“终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其实是先拥有“投资者”身份,然后才拥有“消费者”身份,交易过程其实也就是这两种身份合二为一的过程。赵老师将同时(其实是投资在前消费在后)拥有这两个身份的“终端消费者”简称为“投消者”。这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在使用货币购物时所拥有的真实身份。

  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百姓在购物时都有“投出资金”的这一事实却被有意无意掩盖了,他们在感知消费带来好处的同时却忽略了消费之前的“投入”环节,忘记了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投资人”身份。

  投入就应该有回报,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因消费者投资而创造的那部分利润,全被生产商、流通商瓜分了,具备“投资者”性质的消费者却无利可图,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如果“投消者”在“投消”时能得到自己本应得到的回报就符合“投入就应该有回报”的原理了。也就是说:“投消者”花了自己本来就应该花的钱,赚了本来就属于自己应该赚但不知道应该赚的钱就对了。

  至此,这个千年之谜终于被赵老师揭开了神秘面纱,“消费者”终于可以在“消费”时理直气壮地提出“投资回报”要求了,因为我们都是具有“投资”和“消费”双重身份的“投消者”。

  “消费者”身份本位回归到“投消者”,实际上是把消费者从产品链的末端以投资者的身份提升到前端,让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单纯为了获取商品或服务变为一种储蓄行为和参与企业生产的投资行为。投消者不仅能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完成消费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投消者身份的回归,在微观层面上,有助于保护消费权益,消除买卖双方的对立,提高产销各环节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信息透明化建设,解决消费信心不足、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

  在宏观层面上,消费成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有助于促进消费,拉动需求,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完善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和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解决现有经济理论体系下难以解决的诸如能源、三农、环保等问题。同时为普通大众开启了一扇致富之门,形成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全社会多赢的局面,创造了一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有助于促进共产主义早日实现、快速提高人类的幸福指数。

  赵春林在写作该书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中国传统消费思想和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念,立足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社会经济现实,重点阐述了在新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统一,通过构建各种类型的市场制度和生产关系,在使投消者主权得到满足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在更高层面上的分享,从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我认为赵春林的创作主旨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明析消费者同时具有的“投资者”身份,从经济学理论角度挖掘消费作为一种资本的潜在巨大价值,并为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参考指导。

  以往的经济学家,包括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们,在理论研究上普遍存在一个缺陷,即重生产轻消费,特别是将每个人都以“消费者”这一假定前提开展研究工作的结论往往和真实生活相悖。截至2015年,共有76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研究角度都是着眼于生产,涉及消费领域的可谓凤毛麟角,这其实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及其理论研究前提的缺失双重原因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属于这一特定阶段的经济学理论与之相适应。“投消者”概念的提出,是源于中国本土的理论创新,也只能诞生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消费者的发展中消费大国。

  中华民族既然能够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灿烂文明,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在世界经济理论发展史上也应当有且必须有自己的成果。赵老师所提出的“投消者理论”作为消费者主权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正是以人为本的“全民皆富”理论、应有尽有的“共享主义”思想、快速提高人类幸福指数的“大同世界”引擎,她必将为中国和全世界构建共赢、和谐、繁荣、幸福的社会作出它应有的贡献。

  赵春林的“投消者学”,是为了长期以来被愚昧和被欺骗了的广大“消费者”正了名,回归了也是“投资人”和“股东”的身份与角色,是为“消费者”立了论,参加相关公司和整个社会利润的分配是合理、合情、合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论的发现,无疑是一场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革命!其意义类同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发明”智慧的有力延续,其学术地位和社会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赵春林老师的“投消者学”就像在经济学理论领域抛出了一颗原子弹,对快速提高人类的幸福指数和让人类快速迈入共享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是特别值得祝贺的一件大事!

  我认为赵春林之所以能提出“投消者学”的思想,主要得益于他于2004年投师于张顺江教授并参加其《中国决策学》博士后研修班学习的“投消”结果。《中国决策学》是张顺江教授在研究了老子、孔子、周易、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九圣文化基础上推出的“归一”思想体系。用张顺江教授的话说:谁把握了《中国决策学》,谁就把握了思考问题的“大道”;谁把握了《中国决策学》中的1/2/8律,谁就把握了开启决策智慧大门的多能钥匙。他于2005年首倡的“科学决策是首要生产力”思想被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科技创新引领跨越发展》一书定位为“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赵春林老师的决策学指导老师李新政教授在《投消者致富》的序中写道:赵春林平时刻苦学习、勤奋努力、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他像一盆火时刻燃烧着自已,又烘烤着别人;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热爱着党、热爱着祖国、热爱着人民、热爱着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待人热情、勇于助人为乐,他常说将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对待,如果有一天晚上他闭上眼睛第二天不再睁开,前一天就是他生命中最辉煌的一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已将帮助别人培养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赵老师还担任全国双创委员会学雷锋执行委员会、《雷锋之家》报、“2017雷锋春晚”、“2017健康中国春晚”、全球物联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他在《雷锋之家》报上发表的《用投消者学诠释雷锋精神》和《弘扬雷锋奉献精神,促进双创投消创新》的署名文章,引领了当代学雷锋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北京雨露嘉禾自闭症学校所做的贡献早在2011年1月11日就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称号。他的演讲激情和对事物有先知先觉的意识一直感染着他周边的人;他早在别人还没发现互联网金融先机之时已于2014年2月28日将“中国互联网金融”汉字移动域名正式注册,拥有了“中国互联网金融总架构师”的荣誉称号;同日,他还将“中国佛教网”也正式注册,免费为佛教文化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传播提供了平台;他总怀着“要超过前人”的雄心壮志,每天工作20小时左右,用顶极的努力,争取做一位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有突出贡献的人,用他的话说每天忙得连做爱的时间都没有。这一点,恰恰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多年来,在大多数青年中丢失和少见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更多年青人学习和推广。

  赵春林老师每天除了忙他的日常工作之外,还在努力地学习和研究学问,寻找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源头,并已出版了《疯狂演讲》、《关键在于落实之疯狂落实》、《节约的都是利润之疯狂节约》、《每天学点管理学之疯狂管理》和《投消者致富》等5本书,达130多万字,可见他的发力和勤奋!特别是《投消者致富》一书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严重挑战,并试图颠覆和否定以前的经济学理论,它的学术和理论价值对过去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是一次空前的冲击和革命,并宣布了原来传统经济学的破产!该书的正式问世,引起数百家媒体的争相报道,有两家过亿名会员的企业准备为每位会员配一本该书作为展业工具。赵春林老师还介绍说他已将“投消者Invesumer”在国内外进行全类别注册,将来将侵权费用全部用于“投消慈善基金会”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打造全球慈善基金产业链。

  赵春林老师和诸多经济学界的专家研究后提出要将“投消者学”系统申报诺贝尔经济学奖,还专门成立了“申报诺贝尔经济学奖筹备委员会”、“全球投消者联合储备委员会”、“全球投消者联盟”、“全球投消研究院”等机构,并已率领数百人至几千人赴香港、澳门、澳大利亚做“让全世界投消者联合起来,快速提高人类幸福指数”高峰论坛演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好评;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件事本身就是一次创新!让我们预祝赵老师的“投消者”学术体系申诺成功、赵老师提出的“雷锋投消精神”为全人类带来更多福音!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