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正文

缪因知:不必疑虑“兜底增持”的合法性

[2017-06-18 09:01:31] 来源:同花顺 编辑:No1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兜底式增持有投资风险,无法律风险。沪深证券交易所推出的强化兜底式增持监管的诸项措施也确认了该种操作的合法性。  月初以来,为稳定和抬升股价,已有近30家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通

  兜底式增持有投资风险,无法律风险。沪深证券交易所推出的强化兜底式增持监管的诸项措施也确认了该种操作的合法性。

  月初以来,为稳定和抬升股价,已有近30家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通过董事会发文倡议员工二级市场买入本公司股票,并承诺若员工近期买入并连续持有12个月且期满继续在职,实控人将补偿可能的增持损失,若增持有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这一现象蔚然成风,被舆论称为“兜底式增持”。

  各界对此等措施不乏争议。截至14日,已有个别公司出现只有1名员工响应号召、仅买了价值1万元的股票的事。而有的公司在实施兜底式增持后,股价不升反降。

  本人认为,投资者需要谨慎决定是否买入实施兜底式增持的公司的股票。但一些律师质疑其合法性,认为可能构成信息型操纵,甚至向证监会实名举报,却似乎反应过度了。兜底式增持有投资风险,无法律风险。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推出的强化兜底式增持监管的诸项措施、要求加强信息披露,实际上也确认了该种操作的合法性。

  操纵的本质是欺诈,倘若上市公司组织员工等暗中买入托盘,并通过抽屉协议承诺补偿,会导致市场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或供需状况产生误判,可能有合法性问题。但公开倡议员工买入,不会令市场对股价上涨的原因产生误判。外部投资者若觉得这是公司黔驴技穷、挖肉补疮、自我炒作,可以不参与,甚至趁高抛售;若认为这是大股东对公司有信心的表现,可继续持有或买入。

  事实上,兜底式增持还反而会令外部投资者低估公司股票的市场需求,因为这一轮的买盘都可能被怀疑成员工自买所致。虽然交易所未作要求,但公司不妨与登记结算机构沟通,及时公布员工买入数量,以增加透明度。

  大股东号召员工入股并承诺补足可能的损失差额,与大股东自身增持并无本质差异。区别只在于大股东可能自身资金不足,而“借用”员工资金。从金融学上看,这相当于大股东授予了员工一个卖出期权,锁定了成本价。一年后若股价下跌,员工在财务上能够实现以原价卖出。这可以算是员工福利的一种,不雨露均沾给所有投资者,亦很正常。监管部门认可了这种操作,虽然客观上可能是维护股价的共同愿望所致,但没有扩张适用法条认定这是操纵,值得肯定。

  有人质疑这是否令员工和大股东构成一致行动人,交易所也要求公司予以说明。但此说一般不会成立。大股东承担了对员工的保底义务,不等于二者利益就一致了。而且员工的投票权和出售权并未丧失,相反,公司还得防备员工“抛弃”自己。这一年内,员工如果判断股价见顶,就可能会抛售获利,而不顾惜股价下落后的保底 “好处”。此外,由于大股东会保底损失,员工股东不怕股价跌,只怕股价不涨,在股东大会投票时就会变成风险追逐型投资者,更偏好冒险型的公司经营方案,以博取股价出现上涨的机会。不过,中国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员工股东翻不了天,故而大股东可能不必太担心此事。

  诚然,大股东一年后的保底承诺会跳票的风险是存在的。大股东这么玩,说到底也是为了避免眼前的质押爆仓压力,用近痛换远痛,赌明年此时的运气。所以交易所此番重点要求公司披露履约能力、补偿计算标准,大大减少了明年发生扯皮的几率。但很多公司以未来单一时日如2018 年6月11日收盘价而非20个以上交易日的收盘价为准计算补偿额,可能会在届时诱发操纵风险,即如果届时股价低于补偿线,大股东会有激励去拉抬股价。

  最后,这一轮倡议基本上是通过董事会发布的,董事会全体成员依法需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有隐性担保责任。倘若一年后大股东爽约,又有证据表明他们今年今月做承诺时就并无诚意,那各位董事可能还需要就未审慎核查、未尽到勤勉义务就骗人来当股东承担法律责任。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