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三板 > 正文

新三板市场定位之争再起 预备板时代或将来临

[2017-07-19 09:08:32] 来源:中证网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To be or not to be,这是莎翁经典《哈姆雷特》中的一段著名台词,对现阶段的新三板市场来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去年开始,新三板政策红利迟迟无法兑现,一众市场参与者逐渐意识到这个市场的定位过于模糊,亟待

  To be or not to be,这是莎翁经典《哈姆雷特》中的一段著名台词,对现阶段的新三板市场来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去年开始,新三板政策红利迟迟无法兑现,一众市场参与者逐渐意识到这个市场的定位过于模糊,亟待明确。

  因此,市场上也有了新三板的定位究竟是中国的纳斯达克还是A股市场预备板的讨论。

  但由于多重因素,新三板市场改革推进缓慢,这种背景下定位讨论也归于沉寂。

  就在7月18日凌晨三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在微博发长文称,建议证券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应该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基础,将上市公司直接进入主板的IPO供给模式转变为从新三板转板到主板的供给模式。

  这一观点再次掀起了市场有关新三板定位的讨论。

  争论再起

  刘姝威的主要观点是,将上市公司直接进入主板的IPO供给模式转变为从新三板转板到主板的供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目前的发审制度。毫无疑问,这一提议是将新三板市场当作了A股的预备板市场。

  这一观点立刻在市场中引发了激烈的讨论。7月18日,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讲道:“如果真按这个思路,新三板就变成了预备板或培育板,短期来看对市场是有好处的,但长期来看新三板市场发展空间也就锁死了。”

  这一观点不乏支持者。中科沃土董事长朱为绎就表示过,时间是最好的发审会,新三板市场是一个机构投资者市场,经过机构投资者检验三年以上的企业,再转到A股市场,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沪上一家大型券商做市部门的负责人也在7月18日指出:“如果能通过新三板这样一个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的有效检验,再转板上市,对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也能解决一直以来困扰监管部门的IPO堰塞湖问题。”

  争论中还有一派观点认为,无论预备市场还是纳斯达克,新三板需尽快明确定位。

  “定位是市场的核心,投资者的投资逻辑,企业对市场的选择都与定位问题有关系,目前新三板的定位迟迟不能明确,这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影响。”7月18日,观智投资投资总监姜玉蕴认为。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